真真老老粽叶飘香
时间:2016-02-15 07:59:15
导读:

又近端午,粽叶飘香,勾起的不光是舌尖上的狂想,更加是浓浓的思亲泞思家、思乡之情……一只小小的粽子,承担着深刻的历史渊源,拜托着诚挚的个情面感,呈现出端午习俗“文化同享”的独特魅力。

端午节是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正像闻一多先生所言:“唯其端午节是一个悠久的节日,和中国人相同的悠久,足见它和中国人民的生活怎样不可分离。”而来自全国各个地区的“舌尖上的端午”征文,则将端午传统习俗演绎得激情飞扬。

@江南菜根香:田舍裹粽子近乎是零成本的,收获的倒是满满的快乐。粽叶种在自家房前屋后随手可得。糯米是从上年存下来的,尽管有点糙。那粽里的肉总要用钱了吧?不,晚上出去抓几条黄鳝泥鳅拿到农贸市场卖给城里人,肉钱自然就有……而后一家人一起裹粽子的温暖和锅里飘出的粽香,在整个村落满盈。

@许四月:我还是小孩之际,过节光记取吃。五月五,吃粽子。外婆说:小孩子懂都不懂,过来抹点雄黄酒辟邪。奶奶在一边帮衬:门口要插些艾草、菖蒲哎。如今我小外甥一点点大也知道端午吃粽子。按我俩的意思,端午节就是粽子节。咱平民没别的念头,就想好好吃饭。

@江渚的微博:每逢端午,平日俭仆的妈妈心情尤其好,朝晨就会买来粽子当早餐。而后准备鲜咸肉做白腐肉,杀鹅做笋尖鹅煲,还有红烧黄鳝、咸蛋拌豆腐,凑齐“五黄”,真是好酒佳肴恣意吃。尤其是真真老老粽子,味道好价格公道,妈妈会买够百口吃一个礼拜的。端午节,咱们的舌头有福了。

@s790626:大蒜被称之为“健康防护神”。妈妈说“大蒜是中秋不在家,端午不在外”。在故乡,端午节是大蒜收获的最终限期,家家户户在这一天都要让每人吃上一个大蒜,肉烧大蒜是第一流的服法,最简单的服法是将大蒜放到柴灶里烤着吃。

@云淡风轻sosososo:自从舍友尝到嘉兴粽子的独特鲜味后,每逢端午,我均会为她带去几只。她偏幸豆沙馅,说淡淡甜味会从糯米中透出来,清新适口,而我则钟爱香气扑鼻、肥而不腻的大肉粽,除去精美的味觉享有,更加多的是儿时的记忆与故乡的味道。

@吃厌了怎么办:昔时还是那悠悠的小道,破旧的房屋,以及凹凸颠簸的环城路。当前高楼大厦耸立,柏油马路宽敞清洁。没变的是满天的阳光,人们的欢声笑语,端午飘香的粽子。二十几载的人活路,粽子么还是那个味。谢谢真真老老始终延续着嘉兴的文化特产,嘉兴人自己的味道。

@金刚梳头:小时候,妈妈总是会在端中午节,摘一筐芦叶,剥一碗豌豆,浸一钵白米,煮一锅粽子。香糯适口,唇齿留香,既作早餐,又作夜宵。现如今 ,芦叶不知何处去,粽香仍旧绕梦萦!

@铁血冬歌:儿时的端午记忆,是一大家人围吃一张饼。祖母亲身下厨,木榨的新菜籽油,石磨的新面。祖母说唯有此时节的饼才好吃。饼难得吃,所以难做。四妯娌唯母亲传扬了这个“绝活”。祖母逝后,叔父们每回家,母亲是一定得做千层饼的,哪怕不是端中午节。叔父们常吃着吃着,就哭了……

舌尖上的端午,吃的是粽子,传扬的是文化。嘉兴市真真老老食物有限公司总经理邵开国说,扬弃了蕴含在粽子里的传统文化元素,粽子就永远只是粽子。而粽子千年不衰的神奇,则受益于其背后的文化支撑。

记者从“舌尖上的端午”微散文大赛的征文中,强烈地感觉到了传统节日倾注出来的情感文化元素。

@平静致远JIAXING:小时候每到端午节,除去吃妈妈亲手包的粽子,她还会用五彩丝线编成一个小网袋,大小恰好放一只煮熟的咸鸭蛋,把它挂在我的脖子上,不光显眼并且可爱,更加是一种对孩子的祝福。带着它我便眉飞色舞上幼儿园去了,目送我出门的,是妈妈盈盈的笑意。小小的网袋,浓浓的母爱。

@s790626: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的是端午节一早妈妈会趁我睡觉之际给我手腕脚腕上绑上五彩绳,有红线、绿线、黄线、蓝线、紫线……真悦目,说是可以吸身上不理想的东西。等到端午之后的第一场雨,就把它丢到水沟里,让“坏东西”顺水流走。

@睡龙的天使:记得小之际,在北方一到端午节的前一天就尤其高兴,和妈妈到街上去买手工做的桃胡工艺小篮子,穿在红线里头,挂在手腕上。还有布做的小山公、小粽子,可以挂在脖子上,也可以挂在家门把手上,据说可以让孙山公“打怪”,想来还是可笑的。

@养生迷:小时候过端午节,大人会在我的额头上点一个点儿。有的小朋友,大人会用雄黄酒在他的额头画一个“王”,家家户户门口都挂着艾虎和蒲剑。艾虎就是把艾叶子剪成老虎的样子贴在门上,蒲剑就是菖蒲,它的叶子像剑一样,会发出一种芳香味道,可以赶走蚊子和小虫。

@嘉兴绿杨:那年端午我带粽子给外公,历来惜物的他,含着笑缓慢剥粽叶,连吃了三个。他爱甜食和糯米,故乡粽子却远没这般香糯。可懒散的我5年间只给他带了一次。去年端午我没回家,十天后,最疼我的外公去了,我再也没机会给他带粽子……于是端午于我不但是箬叶清香,更有再也没有办法言说的愧悔。